就业三方协议基本概念

关于就业三方协议的基本概念,综合法律定义和实务操作要点总结如下:

一、定义与核心作用 就业三方协议全称为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》,是明确毕业生、用人单位、学校三方在就业过程中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。其核心作用在于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迁移、档案转递、社保公积金衔接等实际问题,同时作为学校统计就业率的重要依据。

二、协议主体构成

毕业生(乙方):协议主要权益人,承担如实提供个人信息、履行协议义务的责任

用人单位(甲方):负责提供岗位信息、薪酬待遇等就业条件,明确接收意向

学校(丙方):作为协议见证方和权益保障方,承担协议审核、档案转递等管理职责

三、与劳动合同的本质区别

法律性质:属于民事协议(非劳动关系凭证),在毕业生报到、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自动终止

主体范围:包含学校作为第三方监督主体,而劳动合同仅涉及劳资双方

法律依据:主要受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定》约束,不同于劳动合同受《劳动法》《劳动合同法》调整

四、关键条款注意事项

档案转递:需明确具备档案管理权的接收单位(如人才中心或国企人事部门)

违约金约定:通常不超过5000元,特别岗位需注意竞业限制条款

附加条款:可将口头承诺的福利待遇(住房、培训等)写入备注栏

试用期规范:最长不超过6个月,且不得重复约定

五、协议终止条件 当毕业生持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办理入职手续,并与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,三方协议自动失效。若发生违约,需按协议约定支付违约金并办理书面解约手续。

特别提示:协议填写时需确保用人单位名称与公章一致,档案转寄地址准确无误,建议在签约前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用人单位资质。如需更完整的签约流程指引,可参考教育部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》范本及相关法律解读]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找实习网提供线上实习实习挂靠实习证明三方协议就业协议、实习简历、实习报告、就业指导办理加微信)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3.png

收起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实习证明
  • 就业协议
  • 电话